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碳交易
http://e-info.org.tw/node/1806 2005前瞻:氣候變遷─京都議定書生效 碳交易市場來臨
http://e-info.org.tw/node/24182 碳交易制度如何挽救森林
http://e-info.org.tw/node/26447 碳交易的主角-油加利樹
http://e-info.org.tw/node/7844 碳交易機制為窮國挹注27億美元收入
心得:
京都議定書即將於2005年2月16日生效,意味著「碳市場」已成為合法的現實;換言之,國與國之間將可正式交易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我國雖非締約國,現階段並無排放減量的壓力,但未來仍將可能被要求配合二氧化碳減量,故必須儘早準備。為因應未來排放二氧化碳或耗電較多的產業若無法符合減量標準,經濟部正著手研擬國內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制度,台灣將成為「碳市場」的一員,成為全球整體溫室氣體總量抑制的一環,對產業界的衝擊與其因應作為,值得觀察。
風力發電
http://e-info.org.tw/node/21825 經部規劃開放海上風力發電
http://e-info.org.tw/node/13167 雲林風力發電 地方盼重視漁業生態及回饋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10407 風力發電廠
http://e-info.org.tw/node/28123 各國改良風力發電 成長最快能源科技
心得:
風力發電是目前全世界成長最快的能源科技。新型風力發電機設計專家都表示,他們正在研發體積更小、適合家戶使用的款式。如此一來,批評風力發電的人勢必重新考量,是否還要再反對。最後,風力發電在21世紀可能不止佔能源科技的一小部分,而將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生質能源
http://e-info.org.tw/node/28054 看待生質燃料的另一隻眼
http://e-info.org.tw/node/16368 芬蘭推動生質能源 溫室氣體排放可望減少5%
http://e-info.org.tw/node/24254 生質柴油來源 廢食用油跟能源作物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5377 生質能源
心得:
近一、二年來,生質燃料在國際油價急速攀升與全球暖化的危機感中,成為能源與環保界替代燃料的新寵兒。生質燃料並非毫無爭議。相反的,自從各國相繼宣告發展生質乙醇工業與進出口貿易以來,關於生質燃料的正負面衝擊相繼被搬上檯面,成為各界攻防的焦點。諸如:玉米酒精的整體生產過程所消耗的能源是否比產出的多?溫室氣體減排效應為何?生質乙醇的生產是否消耗太多水資源?土地使用的負荷如何?是否會造成對糧食作物的排擠效應? 因此,生質能源還是有很大的問題存在!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題目搜集 氣候異常(71-75)
72 張芳瑜 網站無法連結
http://sarah3208.blogspot.com/ 氣候變遷 73 袁哲希
http://www.b9632074.blogspot.com/ 氣候異常~聖嬰現象 74 陳玫吟
http://geography-and-environment.blogspot.com/ 氣候異常與災害 75 古璦寧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氣候異常相關報導之心得
http://e-info.org.tw/node/15987 蟲害、氣候異常致白蘿蔔量少質差 雲縣農民慘賠
http://e-info.org.tw/node/12064 全球氣候異常 日本梅雨季超長、歐美熱浪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261?page=1 聖嬰現象發威 2007年溫高將刷新紀錄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1809 強烈旋風襲孟加拉 受害人數破千
心得:
由於氣候的異常現象,造成許多動物的生活習慣錯亂,像之前的北極熊離開遠本的棲地去尋找食物、許多生物的繁殖期因為氣候的異常,而發生錯亂,植物的花期改變等等。
因為氣候的異常變化造成很多的怪異現象,不是氣溫創新高就是創新低,很多意想不到的天氣會發生,因此氣候異常的真正原因,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地震~~~心得
http://e-info.org.tw/node/26686 爭地震測報時效 氣象局增點觀測
http://e-info.org.tw/node/16648 地震工程教學國際化 台日泰三方合作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849?page=1 原能總署將協助檢查日核電廠 專家:1年內難恢復運轉
http://e-info.org.tw/node/13901 日本近百萬民眾參與「大地震」防災演習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1894 本州中部核能電廠關閉訴訟遭日本法院駁回
心得:
地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事先無法預知,所以往往會造成災情。因此地震測報是一件在跟時間賽跑的事,每晚一秒鐘就有可能使災情擴大,所以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努力研發偵測地震的儀器,希望是可以做到事先預知!
作業整理
檢視較大的地圖
車諾比災變結果
事故發生時.鈾燃料裂變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崩碎了燃料棒的保護外層,落入冷卻水,引起強烈的蒸汽爆炸,炸斷了1,600根水管,炸飛了反應堆的反應頂蓋,炸塌了反應堆大廳的混凝土牆
事故使得運轉電廠所累積放射物外洩漏到廠外,洩漏氣體形成雲團,隨著當時氣象狀況形成一向西北移動之放射性氣流。含有微粒,與氣體之氣柱連續從事故爐心洩出。
斯德哥爾摩的介紹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由十四個島嶼組成,島嶼與湖水交錯,因而有「北歐威尼斯」的美譽。
北部景色為山巒和茫茫森林,南部景色則以廣袤平原為其特色。全國湖泊眾多,海岸線長達二千七百多公里。瑞典的山巒有時被稱作歐洲最後的荒野。在山間漫步, 在冰涼的清溪旁歇息, 可以享受到美麗和寧靜。許多地區地形多姿多采,森林、草地、田野、湖泊及河流相互交錯。
為什麼魁北克省一直想脫離加拿大
魁北克獨立問題最早是由「魁北克人黨」提出的,該黨成立於1968年,其政綱中明確規定了要「獲得魁北克的政治主權」。1976年11月,魁北克人黨成為魁北克省的執政黨後,謀求獨立的活動進一步高漲。
哈利波特主題公園 2009年佛羅里達州登場
由華納兄弟與環球影城公司合作興建的這個主題公園,名為「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位在兩大電影製片商在奧蘭多面積達七百八十七英畝的主題公園園址,霍格華茲城堡與人工白雪覆蓋的霍格華茲村,將哈利波特書中的魔法世界真實呈現。
鼓勵珍惜能源減少污染 洛杉磯展開熄燈活動
洛杉磯市與洛杉磯縣攜手合作,再透過境內政府單位、民營企業、公共設施、娛樂場所的響應配合,節省的電力可說相當可觀。這是因為洛杉磯市是全美第二大城、而洛杉磯縣是美國第一大縣。
澳洲的國旗
澳洲國旗旗幟上角的英國國旗表示她與英國的歷史淵源,七角大星代表澳洲的六個州及特區,幾顆小星則形成南十字星座,是南半球著名的夜空景色。澳洲於一九一二年獲英皇喬治五世領授盾形紋章,作為政府的正式徽章。紋章由代表六個州的徽章組成,兩側為澳洲代表動物一袋鼠和食火鳥;另外還有開黃花的澳洲金合歡樹點綴其間。澳洲於一九八四年正式把綠色和金色定為代表國家的顏色。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澳洲的國旗
澳洲國旗旗幟上角的英國國旗表示她與英國的歷史淵源,七角大星代表澳洲的六個州及特區,幾顆小星則形成南十字星座,是南半球著名的夜空景色。澳洲於一九一二年獲英皇喬治五世領授盾形紋章,作為政府的正式徽章。紋章由代表六個州的徽章組成,兩側為澳洲代表動物一袋鼠和食火鳥;另外還有開黃花的澳洲金合歡樹點綴其間。澳洲於一九八四年正式把綠色和金色定為代表國家的顏色。
澳洲國旗是長方形的2:1形狀。國旗是在組成聯邦時使用,於一九五四年受到公認,本來是英國的商船旗,左上角為英國國旗代表是大英國協的一員,在英國國旗下方的大白星稱為「澳大利亞聯邦之星」,綻放七道光芒七道,代表的是澳大利亞的六個州(Western Australia、South Australia、Queensland、New South Wales、Victoria、Tasmania)與一個區(Northern Territory北領地)。右邊五顆星排列成南十字星座,表示澳洲是南半球的國家,這五顆星中,只有其中一顆最小的是五個角,其他四顆都是七個角,藍色的旗底象徵國土被大海環抱。
在北半球,北極星是觀察星象或以星座辨認方位的重要指標。但是北極星只有在北半球看得到,南半球看不到;在南半球具有相同功用的是南十字星,南十字星主要由五顆星組成,雖然它不像北極星固定不動,但它是南半球觀測星象的重要指標,等同於北極星的地位。大洋洲國家多位於南半球,且四面環海,星象觀測又是航海的重要技能,所以將南十字星用在國旗上的都是大洋洲國家
參考資料:http://tw.myblog.yahoo.com/bearping/article?mid=8296&sc=1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6%BE%B3%E6%B4%B2%E5%9C%8B%E6%97%97&ei=UTF-8&fr=yfp-ss&x=wrt&meta=vc%3D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鼓勵珍惜能源減少污染 洛杉磯展開熄燈活動
由於是洛杉磯市與洛杉磯縣攜手合作,再透過境內政府單位、民營企業、公共設施、娛樂場所的響應配合,節省的電力可說相當可觀。這是因為洛杉磯市是全美第二大城、而洛杉磯縣是美國第一大縣。
哈利波特主題公園 2009年佛羅里達州登場
由華納兄弟與環球影城公司合作興建的這個主題公園,名為「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位在兩大電影製片商在奧蘭多面積達七百八十七英畝的主題公園園址,霍格華茲城堡與人工白雪覆蓋的霍格華茲村,將哈利波特書中的魔法世界真實呈現。
在1513年4月2日,時值復活節,西班牙航海家發現這片新陸地。冠以地名La Florida (西班牙語意思為「復活節地」)。
隨後西班牙和法國殖民者逐漸在佛羅里達半島上建立佔據地。其中在1559年建立的彭薩科拉和1565年建立的聖奧古斯丁成為歐洲人在北美洲建立的最早的聚居地。而彭薩科拉和聖奧古斯丁亦分別成為當時西班牙統治下的西佛羅里達和東佛羅里達的首府。而西班牙殖民者在17世紀已成功佔領整個佛羅里達半島和附近地區。
18世紀後期,由於西班牙屬佛羅里達受到西面的法屬路易西安納和北面英國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和隨後獨立的美國等列強進逼,西班牙屬佛羅里達的面積有所減少。在1819年西班牙與美國簽定條約,將西班牙屬佛羅里達割讓給美國,以換取美國承認西班牙在德克薩斯州的利益。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為什麼魁北克省一直想脫離加拿大
該省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加拿大總額的22.3%。該省人口約占加拿大總人口的1/4。其中約82%的人把法語作為第一語言,9%的人講英語,另有9%的人講英語和法語以外的語言。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及歷史上的種種原因,英裔與法裔之間一直存在著較深的矛盾。聚集在魁北克省的法裔長期試圖脫離加拿大,成立獨立國家。
魁北克獨立問題最早是由「魁北克人黨」提出的,該黨成立於1968年,其政綱中明確規定了要「獲得魁北克的政治主權」。1976年11月,魁北克人黨成為魁北克省的執政黨後,謀求獨立的活動進一步高漲。1979年10月,該黨正式提出要在加拿大聯邦和魁北克省之間建立「一種新的平等的夥伴關係」,即政治上獨立,經濟上與其他地區保持聯繫的「主權-聯繫」方案。1980年3月魁北克省議會經過激烈辯論,通過了一項在全省舉行一次關於是否要同聯邦中央政府談判獨立問題的公民投票的決議,同年5月20日,以6比4的投票結果否決了「獨立」的主張,從而渡過了一次可能導致加拿大全國分裂的風波。因此,這次公民投票被認為是80年代加拿大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引起全省和加拿大全國的極大關注。
1995年10月30日,加拿大再次就魁北克獨立問題舉行公民投票,反對獨立的聯邦主義者以百分之五十點六的微弱多數獲勝,使加拿大暫時避免了分裂,但分裂主義者發誓要繼續為獨立而鬥爭。
19世紀中期,加拿大發生了人民起義,英國政府感覺的鞭長莫及,考慮改變統治方式。1864年,安大略、魁北克、紐芬蘭, 愛德華王子島, 新斯科捨, 新不倫瑞克在愛德華王子島的夏羅特敦舉行會議,探討建立聯邦事宜,最後安大略、魁北克、新不倫瑞克和新斯科捨,組成聯邦自治領,1867年7月1日英國議會通過《英屬北美法》(這部憲法性文件,直到1982年 英女王來加簽署《加拿大憲法》,才被取代。),予以法律上的認可。一個民主憲政的加拿大聯邦從此誕生了。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20604189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斯德哥爾摩的介紹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車諾比災變結果
在四月二十六日爆炸當天,車諾比爾四號反應爐及附近的幾座電廠共有一百七十六人值班,另有將近二百名工人正連夜興建五號及六號反應爐。事故發生時.鈾燃料裂變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崩碎了燃料棒的保護外層,落入冷卻水,引起強烈的蒸汽爆炸,炸斷了1,600根水管,炸飛了反應堆的反應頂蓋,炸塌了反應堆大廳的混凝土牆。隨後,燃燒著的石墨塊與核燃料混在一起四處飛濺,火柱高達30米,溫度升到攝氏2000度以上,放射性塵埃直升高空,進入大氣層。由於炸開的反應爐排出極大量的放射物質,主要有長半衰期的銫134、137(各長達兩年及三十年之久),及短半衰期的碘131(約八天),和其他放射元素,受到當時車諾比爾夜空西北風的吹送,輻射(風)雲很快就籠罩附近的住宅區,再擴大到方圓三十公里外的烏克蘭、白俄羅斯共和國數百萬居民所住的生態環境,最後再擴散到整個歐陸各國,包括瑞典、芬蘭、德國、英國、法國、土耳其、義大利、奧地利在內,都偵測到超過正常範圍的放射性氣體飄浮。
1986年4月26日電廠所在地是處在高壓區域之西南邊綠,風向變化小,電廠洩漏氣體在高度700和1500公尺氣層上向西北以5~l0m/sec速度移動。4月26日電廠排氣,在高度0.7~1.5公里氣層之移動轉向北方,接近地面層之氣體則向西和西北方向移動。於4月26日和27日放射性氣體已到達與波蘭交界之境士。從4月27日至29日,飛機上所測得資料顯示:高度200公尺地面層氣體是向電廠北方和東北方移動,依據4月26日至29日氣象條件決定排氣移動之軌跡,進而可確定電廠西北與西南方向落塵區域,這些區域在事故後幾天,利用飛機作高空輻射偵測證實。隨後幾天至5月7日和8月4日止,電廠外釋之放射物質較少,並繼續朝南方飄移,使電廠南部受落塵污染。
事故使得運轉電廠所累積放射物外洩漏到廠外,洩漏氣體形成雲團,隨著當時氣象狀況形成一向西北移動之放射性氣流。含有微粒,與氣體之氣柱連續從事故爐心洩出。此事故後第2?3天觀測到最強氣柱是向北移動,此氣柱之放射性強度在4月27日達1000mR/hr。當日從飛機所得觀測資料,在電廠西北方30公里處之氣柱高度為1200公尺,對應之輻射強度為lmR/hr。在以後幾天,氣柱高度末超過200~400公尺,部分污染之氣團順著當時風向,同蘇俄境內遠處移動。
醫療及衛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後15分鐘後即接到消息(1986年4月26日上午2時)。事故發生生後30-40分鐘內,公共保健中心之值班醫護人員要求對於首先撤出現場之29名受害者提供醫療協助,在進入公共保健中心前,29名受害者脫除受污染之衣物、鞋子。然後根據其表現之初症狀決定是否送往醫院。在以下的4小時內,急救小組對受害者提供的協助包括幫助受害者離開廠區,實施初步之去污及將有輻射傷害初症狀(噁心、嘔吐)者轉送往醫院。情況令人滿意者則送回家,第二天早晨進行檢查。至1986年4月26日上午6時共有108名受害者送入醫院,1名受害者於1986年4月26日上午6時由於嚴重灼傷而死亡,另有一名值班人員失蹤。
事故後12小時,一支由物理學家,輻射治療家及血液科文驗室檢驗人員組成之小組到達並開始工作。事故後36小時,他們共檢查了近350名受害者,執行了約1000個血液樣本分析,並記錄各人之臨床症狀,抱怨,白血球數及自血球分佈等災變初期,搶救人員中有31死亡。當年6月初,300名病情最嚴重的患者之中,20人死亡。災變發生36小時之後,風吹向人口區,當局採取緊急疏散避難。在3小時之內疏散核電廠同圍30公里內的92000居民。基輔附近35萬兒童亦相繼撤離。
事故發生後,車諾比核電站半徑30公里的區域被到為核污染嚴重的無人區,全體居民從這地區撤離。撤離的居民除身上穿的和必不可少的隨身物品,如身分證等,將其它東西一律留在原地。
在事故發生後36小時,政府決定將半徑30公里範圍內的13萬5千名居民全部強制疏散,據後來統計,從這一地區及附近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撤駐的人數達116,000人。居民於28日中午接獲消息,下午開始疏散,除眼鏡、身分證件和金錢外,任何東西都不准攜帶,一個疏散的車隊,包括1216輛大巴士和300輛卡車,長度超過15公里。污染區內的貓、狗、家禽和家畜一律就地處死。
參考資料 http://www.bio.ncue.edu.tw/~8723019/supplyment/junk/junk7.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22705491
http://www.taiwanwatch.org.tw/issue/nuclear/SAVE/save026.htm